[城事杂谈] 成本6000多万,票房却超10亿,这部限制级电影让美国警察感到恐慌◥※

[复制链接]
查看: 96|回复: 0

17

主题

17

帖子

6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7 14:58: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拿下金狮奖,同时在各大影评网站上夺下超高分的《小丑》(Joker)再次引发关注。票房的一路走高,与它上映后带来的争议,让这部漫画改编电影恐成为近十年来,最让人头痛和不好评价的影片之一。《小丑》于10月份在全球上映后,先在北美连续打破十项以上票房纪录,投入仅6250万美元的《小丑》在一众超级英雄大片中属于投资超低的一类“小片”,加上影片被划定为“R”级(限制级)影片,而且题材严肃,与漫威的合家欢爆米花电影大相径庭,所以很多电影人士一开始都不看好其票房成绩。结果,《小丑》凭着9350万美元的首周末票房成绩,一举打破了《毒液》8025万美元的票房纪录,刷新了DC影片的记录。近日,《小丑》全球累计票房已达9.543亿美元,在不算宣发费等其他费用情况下,票房是制作成本(6250万美元)的15.3倍,成为影史最赚钱的漫改电影。其票房超过10亿美元大关只是时间问题。《小丑》不光在美国获得了影迷认可,因为有金狮大奖在手,影片在欧洲和亚洲多个国家都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在超英电影长期票房低迷的日本,《小丑》创造了DC影片在日本的最高成绩。居然比《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的同期票房成绩都高出了47.3%。而在韩国,其仅用时三天就突破了百万观影人次,以114亿韩元的首周末票房排名海外市场首位。但随着影片在票房成绩的高歌猛进,众多媒体却开始给影片打出超低分。暴力,煽动,负面价值观。是《小丑》批评者质疑它的关键词。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对《小丑》抨击不断,如《纽约时报》、《时代》、《华尔街日报》等综合性主流媒体均给出了20至30的罕见超低分。但低分的原因不是因为影片质量问题,而是集中于其可能诱发的社会效应上。因为《小丑》是一部让社会秩序维护者如临大敌的R级影片。到底谁是小丑?谁让他变成了小丑?如何看待小丑?成为了影评人和部分组织机构最担心影迷产生误解的问题。影片讲述了小丑在成为蝙蝠侠最强对手之前的遭遇。主人公亚瑟(杰昆·菲尼克斯 饰)被塑造成社会的底层弱者。他患有创伤后遗症,在情绪失控时会止不住发笑。而他的职业却是装扮成小丑去给他人带去欢乐,他的梦想是成为单口相声演员。所以他的笑声既有可能是病态的表征,又是职业性的伪装,一种被社会规训、生理压抑后的潜意识反应。这让他的笑一开始听起来并不和谐,甚至是一种恐怖的噪音。但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看到了社会、他人、甚至亲人对亚瑟的压迫和背叛,特别是他的母亲与两位精神上的父亲,即哥谭城最富有的商人,还有城市里最具威望的脱口秀主持人。亚瑟一直生活在崩溃和疯癫的边缘,三人是他生活的唯一寄托和希望,但他们却先后背叛与欺压了他,这让亚瑟最终化身为信奉暴力,走向偏执的小丑。影片里的哥谭城与亚瑟一样,处于解体和动乱中。到处是堆满的垃圾堆,老鼠侵入城市,职能部门陷入瘫痪,福利机构不断萎缩,贫富差距拉大,越来越多的人看不到希望,人与人之间陷入冷漠的异化状态。于是影片给出了令人震惊的主题:城市病了,才有了小丑。而一个小丑的出现,可能让那些不满的人们都化身小丑。为什么会有人崇拜“小丑”?因为他的穷途而哭,他的虚无主义,确确实实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里。如此被创造出来的小丑不再是漫威电影中的超级大反派,而是残酷现实社会的“排泄物”。所以,是社会制造出了“小丑”,它才是弱者亚瑟化身暴徒的真正推手。同时,《小丑》以社会边缘小人物为故事出发点,给自身营造了一个有利的角色研究语境,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共情基础。到了影片最后,大部分观众甚至会对小丑产生同情,将他引发的暴动看作一种“打破现状”的反抗,和影片中的暴徒一样视他为偶像,甚至是神。小丑的混沌理念和邪典气质,是其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但混沌和邪典可以是通往对独立与规则更深层次理解的通道,也可以是引导大众误入歧途,导致恶性暴力事件,宣泄私欲的挡箭牌。因为,小丑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他是一道强大的公式,如何解读他、定义他的权利都握在观者自己手中,他的复杂让他极为容易被误读。《小丑》并非要激励观者信奉暴力,它其实是借小丑的诞生勾画出孤独对人性的蚕食,以及原子化社会给人造成的影响。导致亚瑟最终变身小丑的不是邪恶和疯狂,而是那些冷漠和疏离,不被尊重,谎言和欺骗,让他最终只能借由暴力宣布自我的存在,让他被看见。《小丑》的导演托德·菲利普斯曾表示,影片借鉴了《喜剧之王》,和《出租车司机》,而两部影片在当时都大量的隐喻了社会现状,《出租车司机》更是引发了那场耸人听闻的暗杀事件。另外,《小丑》中的臆想片段也致敬了反抗经典《搏击俱乐部》。但《搏击俱乐部》更多是只是质疑消费主义,广告对大众的洗脑,希望摆脱物欲的控制。可《小丑》却直指权力核心,对整个系统施行了颠覆。所以,《小丑》之所以受到如此之多的非议,是因为其核心内容刺中了美国民众最敏感的神经。全片不加批判地呈现出了当个人自由被无限放大时,作为弱势群体的一方将可能如何用暴力挑战代表着权威、话语权、财富方所制定的既有秩序。更令人担忧的是,影片似乎只抛出了问题,却没有留下答案。这让很多观众会误以为提出的问题就是解决的方法,从而引发让人恐慌的“无差别”暴力行为。据悉,《小丑》举办首映礼时,洛杉矶警察局在每一层停车场布置监控人员,对进出的每一个人均被严密检查。影片上映当晚,美国多地影院门口都安排了警察把守并进行排查。日本有网友发文称,有人看完影片后在出场通道上跳起了小丑之舞,让他不寒而栗,加快脚步离开。不少影迷在观看过程中为小丑流泪,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看来媒体对《小丑》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如何解读《小丑》需要更多理性的影评来分散狂热的感性认知。
了解更多请登陆 东莞配电箱厂家 http://dongguan.bidadk.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