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杂谈] 专家解读|中国市场这么大,治理如何现代化「◥

[复制链接]
查看: 74|回复: 0

11

主题

11

帖子

5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1 14:3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式开幕。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政府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对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共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掷地有声。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国家治理》周刊邀请权威专家进行解读。新时代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庄严宣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张兵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胜利召开,是中国支持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展示中国决心和信心的实际行动。“进博会”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宣示、是中国坚定维护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宣示、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宣示。相信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建设共同繁荣世界的美好目标一定能够实现。40余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这已成为当代中国在世界存在的基本状态。习近平主席提出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为了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各国都应该拿出更大勇气,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具体来说,各国应该坚持开放的政策取向,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提升多边和双边开放水平,推动各国经济联动融通,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各国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减少负面外溢效应,合力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各国应该推动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经济进一步开放、交流、融合。各国应该坚持创新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加强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等前沿领域合作,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新的增长点。各国应该超越差异和分歧,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包容发展,携手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少全球发展不平衡,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阅读原文推动全球经贸发展的中国方案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张晓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是中国支持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一项实际行动,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为国与国、民与民、企业与政府间促成了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这一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旨在扩大中国的对外需求,逐步削减贸易顺差的同时,将中国经济体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协作圈,对于维护世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贸易自由化具有重大意义。进博会的举办为当下全球贸易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机制,无疑是世界贸易可持续增长的希望,同时也展示了中国致力于“激发全球贸易新活力,共创开放共赢新格局”的真诚之态。面向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应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机遇,利用进博会带来的先进生产要素推动国内产业升级换代。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提升国内企业运营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未来我国将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市场准入的门槛;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符合国际标准的营商环境;探索差别化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措施,将极大地在制度和政策设计上保障中国开放空间的扩大。新时代,中国一定会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征程上行稳致远。阅读原文“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东艳;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对外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刘杜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通过内容丰富的国家展、企业展以及高端的经贸论坛,彰显中国主动开放市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张。“进博会”将引领全球贸易治理、树立反映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风向标;以主动扩大进口战略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助力上海构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示范新高地,发挥溢出和辐射效应。近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通过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明确宣示主动扩大进口,坚定不移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同时为各国提供展示国家发展成就、开展国际贸易的开放型合作平台,也为各国开辟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机会。这充分表明,中国正以更开放的眼光和胸襟来应对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努力构建包含更广泛领域和区域的新型全球价值链,探索全球化发展的新模式,体现了中国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的包容理念和大国担当。因此,进博会既是中国重大政策的宣示平台,更是一个彰显中国具体行动的平台。进博会发挥与其他论坛不同的更高层次的特殊作用,通过开放政策切实落地,与世界共享“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开放红利。当前,全球贸易治理结构正面临变革和重构时期,各国迫切需要国际性的对话平台,共商贸易发展大计,发出权威和前沿的声音,探寻激发全球贸易新动力的渠道,树立全球国际贸易风向标,引领全球贸易治理。同时,进博会还为各国政府、企业及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共商全球经贸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进博会不仅标志着中国初步完成了从主要出口国向主要进口国角色的初步转换,更为世界各国商品、资金和服务树立了权威信息发布与价格制定的全球性“风向标”。阅读原文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更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杨丹辉回顾40余年的开放历程,对外开放迈出的每一步、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既是中国的自主选择,又符合历史前进的逻辑和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一个渐进式、由点到面、梯度推进的加速和强化过程,从沿海地区和开放城市逐步辐射到全国,从制造业扩展到服务业,由激发人口红利转为投放制度红利。实践表明,渐进式的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经验,这种模式有效降低了开放对经济社会的冲击,充分释放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制度红利,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注入了持久的动力和活力,带动了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的全面提升。党的十九大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在全球化进程遭遇挫折的复杂国际形势下,中国坚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动担负起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大国历史重任。在增强自身制度性话语权的同时,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更加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体系。全面提升全球治理能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倡导全球化,坚守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基本方向,共同抵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多边贸易体制改革,以加强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为出发点,推进环境保护、投资自由化、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新议题谈判。顺势而为,精准识别各国利益的重合区和分歧点。树立新型全球治理观,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及其公共产品的供给,合力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系统性金融风险等突出问题,促使全球治理体系朝着高效、有序、平衡、能够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的方向不断完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阅读原文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必然选择与战略方向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贸易系主任、副教授 罗立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 只会越开越大”,积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的国情全球独一无二,决定了通过高水平全方位对外开放并实质性推进全球化进程,符合中国根本利益,并会使全球受益。当前中国具备“人均中等,总量第二”的特殊国情。中国在人均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阶段,就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是由人口第一大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就是要创造一个开放的竞争环境,以我国国内巨大的内需为基础,吸引全球优势的资源,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再加上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重点从“产品可获得性”转向“品质、多样性、精神愉悦”。通过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范围内能够满足人民此类需求的高质量产品供给者打造一个公平、健全的营商环境。全球化的趋势有其强大的内在动力机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中国在全球化当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推动全面开放新格局,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既定方针。阅读原文塑造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副研究员 关照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国际研究部助理研究员 张婷婷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通过开放将世界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资源整合为国内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了国内经济的较快发展。当前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政治秩序、贸易规则和金融体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因此,实现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塑造全面开放新格局。改革与开放是相互促进的,改革推动了各领域的开放,开放则进一步助推中国深化内部改革。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着力推动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需要深入融入国际社会,全面参与全球治理。深度参与全球治理不仅是中国应对世界大变局,保护海外资产的需要,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过去四十余年,通过双边和多边机制,中国不断深化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未来,深度参与全球治理要在双边和多边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同时,中国紧紧围绕“改革”和“开放”两个主题,根据国际环境权力变化和自身力量的转变,不断调整在全球治理的角色。如今,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巨大的消费市场,与世界的联系愈加紧密,国内自身发展需要依托国际资源,因此,塑造全面开放新格局需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阅读原文完善国家标准化体系推动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发展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陈淑梅中国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需要完善的国家标准体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更需要健全的国家标准体系及其保障体系。201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明确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以及对标准的制定、实施进行监督。除了管理运行、实施监督之外,国家标准化体系还需要人才培养、国际推进和资源共享等配套的保障体系以确保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输出“中国标准”一直都被视为最高追求。如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有所“领跑”,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一直是学界和商界关注的重点,更是我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需求。中国需要找到自己的制度模式和法律模式,开创一种既可以促进自主创新,又可与全球化和多元化挑战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健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体系应该是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即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企业标准强质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在技术发展快、市场创新活跃的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体标准。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必须通过全面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尽快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基于“一带一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标准体系,同时创建标准经济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最终建成国家标准化体系。
了解更多请登陆 东莞配电箱 http://dongguan.bidadk.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