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杂谈] 论语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到底在说什么?你正确理解了吗?↙◆

[复制链接]
查看: 79|回复: 0

12

主题

12

帖子

6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1 17:5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著名的(论语)《为政》篇的论断。一般我们都这是孔子的自我报告,他用简单几句话,报告了自己一生的经历,艰苦奋斗的精神。因此,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如下的意思: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但是,我们不要忘记,这段话是在《为政》篇里出现的,为什么在《为政》篇讲了自己这么一段,不是很突兀吗?有人说,《为政》篇包括24章,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但是这是在我们现有的解释下整理出来的。我们认真看一下(论语)《为政》的篇目设置,就会发现这样的解释是苍白的。论语《为政》的篇目是:2?1 子曰:“为政以德”2?2 子曰:“ 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然后就是上面这段话。而2?5 -- 2?8却都是问孝的。这不是很诡异的吗?中间插这么一段上下都不衔接的自我报告,完全不逻辑,虽然说《论语》是圣人的弟子们整理的,但作为中国经典的古籍,圣人的弟子们应该没有那么随心所欲吧。实际上,这一段仍然应该仍然讲的是为政之道。而问题出在我们对“而”这个字的解释上。
      
了解更多请登陆 配电柜厂家 http://3683.bidadk.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列表